中国食品信息网

主页 > 品牌 >

進口食品“白菜價”引熱購臨期食品商機裡潛藏待解難題

原標題:臨期食品商機裡潛藏待解難題

進口食品“白菜價”引熱購臨期食品商機裡潛藏待解難題

  一些超市專門設有臨期食品專櫃。

  原價20多元的桂格餅干隻要不到10元,原價100多元一包的泰國大米隻要40多元,原價10多元一瓶的馬來西亞進口蘇打水隻要不到4元……一些超市的櫃台或者網絡購物平台,這些平時售價不菲的進口食品,因為臨近,保質期都在以“白菜價”出售。

  據了解,臨期食品屬於安全食品范疇,臨期不同於過期,實際上是處於即將到達保質期之前的臨界期。剩余日期短則幾天,長則數月,為購買者留出一定的享用時間,加上價格相對便宜,這些臨期食品受到部分消費者的青睞,似乎越來越成為一種新的商機。

  但與此同時,不論是線下還是線上的臨期食品仍不得不面對消費者的種種質疑:生產日期是不是准確?商家有沒有明確告知?到底打折的商品是因為臨期還是因為促銷?電商平台要不要對問題食品負責?很顯然,由臨期食品引發的商機裡仍潛藏著諸多待解的難題。

  “撿漏兒”臨期食品 價格低廉進口食品受青睞

  如今,在西安的一些高檔超市裡,臨期食品櫃台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。在太白立交的“盒馬鮮生”店內就專門設有臨期食品櫃台,基本上都是國外進口的飲料、零食等,價格基本上是原價的六至七折。仔細查看這些產品的生產日期,基本上保質期還有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。因為價格實惠,也頗受消費者的青睞。

  其實,不少消費者都有“撿漏兒”臨期食品的經歷。西安各大商超幾乎每天都會有臨近保質期的食品通過打折、捆綁等方式進行的促銷。其中,一些國外進口食品由於價格較高,成功成為臨期食品中最受消費者歡迎種類。

  除了各種實體超市售賣國外進口臨期食品外,如今不少網上購物平台更是專門做起了“臨食生意”。記者翻看食品特賣平台“好食期”發現不少“臨期食品”的銷量都非常好。該平台以“日期越近越便宜”的動態定價模式調整價格,標明食品生產日期及到期日期,因為保質期透明和價格低廉吸引了眾多消費者。除此之外,淘寶、京東、拼多多等購物APP上也都有售賣臨期食品的商鋪。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“臨期食品”,可以找到相關店鋪近3000家,銷量最高的三金冠店鋪目前已有70萬粉絲。

 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《2019中國進口食品消費白皮書》顯示,從2009至2018年,我國進口食品規模以17.7%的復合增長率增長,2018年首次超過700億美元。有商家敏銳嗅到其中商機,專營臨期進口食品的折扣店由此應運而生。特別是在北上廣等大城市,已出現專門售賣臨期食品的店鋪。

  “臨期”不等於“促銷”

  商品信息不透明讓消費者詬病

  臨期食品是否安全?如何界定?據了解,根據原國家工商總局制定的《食品市場分類監管制度》規定,食品保質期在一年之內的,臨期的標准大致為45天,在兩年及以上的,臨期的標准為兩個月。臨期食品屬於安全食品范疇,可以售賣。2012年1月27日,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明確要求,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,也就是說,到了保質期臨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知顧客並單獨出售。尤其是像電商平台這種消費者無法實際接觸商品進行選購的,不事先聲明商品臨期的,則存在對於消費者的刻意誤導。

  但在不論是線下賣場還是線上購物平台,這種誤導卻屢見不鮮。近日,記者走進西安市幾家大型超市,發現超市幾乎都打出“千支商品,五折出售”的廣告牌來吸引顧客。仔細查看這些商品,不少都是臨期食品,但超市並沒有標注,而只是打出了“促銷”的牌子,或者以贈品的形式與新品捆綁銷售或摻雜其中。

  正在選購食品的一位消費者說道:“這裡的東西真的很便宜,質量相對來說也可以接受,對我們來說真是個不錯的選擇。但是如果商家明確標明是臨期食品就更好了,這樣我們也不會將臨期食品和打折促銷商品混淆,從而消費得明明白白!”

  同樣,在一些購物平台上,很多臨期食品混淆在打折促銷產品中向消費者售賣。待消費者拿到產品后才發現距離保質期沒有幾天了。“臨期食品價格優惠,很有吸引力,但是商家一定要明確告知,讓我們有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,這是消費臨期食品的前提!”一位經常在網上購買進口食品的網友這樣說道。

  臨界期轉為窗口期

  加強監管 讓“臨期食品”安全

(责任编辑:admin)